中国消费者协会: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
相关阅读
- 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
- 南昌颁发首张“一照通办”营业执照
- 来给江门土特产化个妆!“江门优品”LOGO公开征集中
- 吉林白城:“家电消费大讲堂”开到了居民家门口
- 明日方舟夏活一井黄票获取数量解析与资源计算攻略博士必看指南
- 非法倒卖医保药品被罚158万元 浙江德清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抵制药品非法交易
- 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织密春节疫情防控“三网”
- 吉林长春:消费维权教育从“娃娃”抓起
- 全市校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 田间奔走忙,深汕特别合作区步入“春耕进行时”
- 田间奔走忙,深汕特别合作区步入“春耕进行时”
- 福建泉州发布行政指导提示书:禁止经营者擅用冬奥会吉祥物
- 经营贷利率跌破3% 银行“卷起来了”
- 15分钟即可完成 哈尔滨市个体执照可以“指尖办”了
- 福州市台江区全力保障群众“菜篮子”安全
- 15分钟即可完成 哈尔滨市个体执照可以“指尖办”了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将在西安举办
- 一个二十年“老猪倌”的自白:离不开的猪圈,放不下的热爱
- 哈尔滨严查含金银箔粉食品
- 节日维权不打烊 江苏昆山发布春节期间消费投诉情况